本報記者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(以下簡稱“人保部”)司局級官員處獲悉,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跨省轉續辦法、農民工養老保險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指導意見三份社保制度方案框架已基本完成,待上報國務院后爭取在今年年底實施。上述官員是在參加“第三屆中國歐盟社會保障高層圓桌會議”間隙透露這一消息的。 鑒于社保制度地域分割對人員流動造成的障礙,人保部下定決心用“強行轉移部分統籌基金”的方法,解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跨省轉續難題。 而農民工養老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的政策細節也已初具雛形,這被視為補上了社保領域的最后制度“空白點”。 在制度設計完成后,龐大的社;饘ι绫C構的管理能力提出考驗。9月25日,參加該圓桌會議的人保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,“下一步重點是基金監管和安全。” 社保跨省轉續:部分統籌基金可帶走 由于社會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影響地區的局部利益,跨區轉續一直成為體制性難題,破解難題的呼聲一直不斷。 “目前在轉續方式上有兩種思路。”人保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何平對記者表示,一種方案是,把部分統籌基金換算成現金隨著轉移,即可以帶著去轉入地,當然,個人賬戶的全部基金也將隨之轉移。另一種方式是,不轉移統籌,只轉移社會信息和記錄。 “第二種方式對計算和管理水平要求很高,目前各地養老保險機構管理能力參差不齊、精算水平不一樣!焙纹奖硎尽 實質上,第二種方式的思路與目前歐盟的社保轉續,即“分段計算”(不轉移統籌基金的前提下,按各參保地規定分段計發)模式非常近似。 本報記者從人保部一位司局級官員處證實,人保部的政策傾向于采取第一種方式,即轉移部分統籌基金,最后在參保地領取養老金。具體做法是,參考個人既往繳費水平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,定出一個轉移比例,國家出臺全國性政策把這一比例確定下來。 “由于社會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會影響地區的局部利益,轉出就是轉嫁了責任,轉入就意味著將來要承擔責任。”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社會發展所所長楊宜勇分析,由于我國社保制度被分割在2000多個統籌單位,各統籌單位之間政策不統一,如個人繳費比例不一、保障水平也不同。這導致轉出地出臺各種土政策限制統籌部分轉移,而轉入地由于沒有“統籌”部分而不愿意接納轉入。“轉續的核心糾纏在統籌基金能否轉移上”。 事實上,人保部擬定的轉續辦法就是集中解決統籌基金轉續問題。 “具體轉移多少比例的統籌基金部分,現在還在征求各地意見!比吮2坑嘘P人士對記者表示,為了征求各地意見已經專門開了5次協調會,征求了每個省的意見。 為什么不采納歐盟轉續模式?“他們分段計算,是不得已而為之。”上述人士分析,由于歐盟內部有不同的國家、不同的制度,每個制度相應的社保權利也不同。分段計算的方式,如每段繳費都記錄在案,最后一個人可能得到3張或4張支票,適合歐盟特點。“但目前中國的社保地方分割狀態是暫時的,將來中國應該還是統一的制度! 該人士分析,不分段計算的另一原因是,我國省市社會信息系統尤其是縣級信息系統不夠完善,管理能力在各區域間不平衡,“分段計算”所需的技術基礎和條件并不完善,如每個參保者的歷史信息清晰準確記錄。 而轉移部分統籌基金的模式,將牽涉到地方利益的調整。 “國家出臺轉移辦法和比例,就是要強制執行。”上述人士稱,實際上除去農民工外,跨省轉續人數并不多,大約在幾十萬。而且面臨利益調整的也是少數幾個地方,如落后地區轉移到幾個發達地區。大部分跨省轉移涉及利益調整并不大,如從湖南轉續到湖北,盡管屬于不同統籌范圍,但待遇水平差別不會太大。 為此,該人士表示,轉續方案里不會考慮單設一個國家社保調節基金,用于“調出利益”比較多的地區的補助!暗绫;鹫w會考慮收支平衡,財政會最后兜底的”。 2012年養老保險覆蓋5億農民 除了社保跨省轉移問題,農民工養老保險、農村養老保險的制度設計也成為近期關注重點。 “農民工最大特點是流動性強。”上述人保部官員表示,盡管理論界對單設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存在不同意見,但考慮農民工用人單位繳費成本、農民工流動性特點,單設制度有利于農民工參保和權益保障。 目前考慮的具體做法之一是,農民工個人繳費約8%,用工單位繳費約10%,統一“放入”個人賬戶中。由于不存在統籌問題,這種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設計“便于農民工流動和養老金轉續和攜帶”。 而之前由于沒有專門針對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,很多地方讓農民工加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。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續難問題,直接挑戰著農民工流動性強的特點。因此去年年底部分地區出現農民工“退!睙岢保绕涫巧钲诘貐^。 “制度肯定是過渡性的,最終農民工養老保險要對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或農村養老保險!痹撊耸恐赋。 在2.2億農民工有了社保制度覆蓋同時,7億農村人口也將引來“社保時代”。 據了解,《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指導意見》已經基本在決策部門完成;舅悸肥牵娃r民、集體均承擔繳費責任。 具體做法是,農民個人和集體繳的費,放到個人賬戶。國家和各級政府出錢的部分,建立基礎養老金。繳費年限是15年以上,在規定時間后,參保農民可以領取養老金。 “中央財政參照目前低保的數,拿出一個確定的資金數,省級政府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能力再拿出一個確定的數,最終確定各地區一個最低標準繳費額。”上述人保部人士稱。 “由于涉及到財政‘拿錢’,農村養老保險會先進行試點,逐步推開!币晃粎⑴c該政策制定的有關專家對記者分析,一旦財政投入后,就會成為“剛性”需求,先行試點的做法比較穩妥。 據了解,具體試點節奏是,爭取今年年底出臺政策,明年開始試點,到2012年之前達到50%的覆蓋率,即屆時將有5億多農民加入養老保險。 假如三項制度在今年年底前如期出臺,中國社保制度將覆蓋13億人群。 24日“中歐社!闭搲希纹綄Υ诉M行了描繪: 社?傮w覆蓋全體公民,具體險種包括五項:基本養老保險、失業保險、基本醫療保險、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。 首先,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包括: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農村基本養老保險。其中,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應覆蓋企業、機關、事業單位職工和無雇主的靈活就業人員(3-5年內實現省級統籌,長期目標是全國統籌)。而農村基本養老保險應覆蓋全體農村居民,中期目標是市(地)級統籌。 其次,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、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。 另外,失業保險應覆蓋全部雇員(公務員除外)并實行市(地)級統籌。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應覆蓋企業、機關、事業等全部雇員,并實行市(地)級統籌。 管理能力面臨挑戰 如果中國政府在2020年成功實現社保的“全覆蓋”,那么新的挑戰隨之而來——如何運營和監管這筆全國民眾安身立命的“保命錢”? 這也是人保部副部長胡曉義已經開始考慮的問題。9月24日,胡曉義在論壇上表示:“要適應社會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的需要,研究制訂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基金投資運營的辦法,實現保值增值! 為了證明全覆蓋時代社保資金運營監管的壓力,中國社科院拉美所所長、社保專家鄭秉文預測了2020年可能發生的局面: 如果屆時個人繳費8%,單位繳費8%,當年繳費收入為2.7萬億元,支出2萬億元,歷年資金滾存結余為8.8萬億元;如果個人費率8%,單位費率12%,當年收入3.2萬億元,歷年滾存余額為11.2萬億元;如果個人繳納8%,單位繳納16%,歷年滾存余額將高達13.8萬億元。即使以最保守的第一種情況計算,到2030年,資金滾存結余為33萬億元,2040年達到86萬億元,到2070年,有望高達413萬億元。 “關于社;鸬墓芾,現在連個法規都沒有,這是社保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!焙纹秸f。 他所稱的社保法即《社會保險法》,該法出臺之后將是我國社保領域第一部綜合性法律。 胡曉義表示,目前全國各項社會保險有1萬多億元的結余,但是投資渠道狹窄,管理的規范也有待加強。 監管機制的不完備,最直接的體現莫過于社保部門參與社保資金管理者的規模。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目前人保部參與社;鸸芾淼墓ぷ魅藛T才10個人左右,并且其中負責企業年金監管的基金監督司才2-3個工作人員。 在鄭秉文看來,不管中國的社保管理體制如何設置,都必須符合若干標準,其中之一是根據“監管負荷”的國際慣例與標準來配備人員和編制。所謂“負荷監管”,是指監管機構官員人均與參保人數或資產數量之比。 根據鄭秉文的計算,我國的監管負荷為每個官員人均管理625億人民幣即62億歐元資產;按參保人數計算,我國是每個監管官員平均管理上千萬參保人員!拔覀兊呢摵杀O管相當于別人的上百倍乃至上千倍,顯示我們社保部門負荷過重。” 國外的監管都遠遠低于我國,例如具有可比性的墨西哥“國家退休金儲蓄監管委員會”170人,人均資產管理比例是3.2億美元(2005年資產規模551億美元);按參保人數計算,具有可比性的阿根廷“退休和養老金管理總局”是183人,全國參保人數930萬,人均管理5.1萬人。 再以企業年金為例。我國人保部基金監督司負責企業年金監管的只有一個處室,工作人員為3個人左右,負責900億元資金的監管和700萬參保人員,“同時還要負責企業年金的全部政策法規的起草、金融提供商資格的考核審批等工作,對中央一級的監管來說,如此超負荷監管,堪稱世界之最!编嵄谋硎。 而在國外,企業年金的監管負荷通常不會超過人均10億歐元。美國企業年金的管理部門多達800多人。 鄭秉文表示:“企業年金出事是必然的,不出事是偶然的! 目前國際發展趨勢是,監管機構越來越大,監管負荷越來越小。因此,鄭秉文判斷,根據我國2020年社;鸷推髽I年金的發展規模,社;鸬谋O管官員應保持在200人以上,而企業年金的監管官員至少要達到230人。
作者: |
來源: 21世紀經濟報道 |
時間: 2008-09-26 |
|